学习语文新课标,共探教学新方向
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》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,为了让老师们快速全面地了解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理念,星港学校小学语文组于5月10日展开了线上视频研讨学习新课标,来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方向。本次学习邀请到陈婷、潘煜、蔡慧珏三位老师来分享她们的学习经验,下面一起来看看她们对新课标的看法吧。
深入理解学习任务群,积极落实新课标
陈婷老师着重围绕新课标的“新”来谈她的学习感悟。她说,新课标“新”在一是重新凝练了语文核心素养,核心素养指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、思维能力、审美创造,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,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、发展型学习任务群、拓展型学习任务群,三是根据当前情况重新研制了语文学业质量标准。
针对三个语文学习任务群,她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解读。她认为,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主要以任务群的方式呈现,任务群又以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组成,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。
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从狭义上说,就是基础知识。基础知识,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。“部编本”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“双线组织单元结构”,按照“内容主题”组织单元,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、显性的线索;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,即将“语文素养”的各种基本“因素”,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、必需的语文能力、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,以及写作、口语训练等等,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“点”,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。根据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定义,要着重对基础知识进行串通梳理,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。
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,除了一般的文学阅读(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戏剧等)之外,还有实用性阅读(新闻、传记、报告,通知、通报、通告、合同、总结等等)和思辨性阅读(思辨性阅读以准确理解、合理评判文本及其承载价值为目标,是阅读者保持独立、理性的态度,运用理性思维技能解读文本信息,获得个体独特认知与审美体验的阅读活动)。她指出实用性文本的关键不是写作手法,而是文字背后的思维。高年级的孩子对一些公文、时政类的文本阅读来说,是一个盲点、弱项,但是这部分内容在中高考中出现的越来越多,语文、历史、政治,甚至生物、地理,可能都会涉及到此类文本的阅读。因此,针对新课标的变化,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实用性文本的教学。
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则主要涉及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的学习,新课标中更新了一些对课内外的读物建议,对推荐读物有了一些删减,并且把科普科幻作品单列出来,可见新课标中对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有所提高,这值得我们一线教师重视。
从一篇到一本,助力学生爱阅读
潘煜老师则在陈婷老师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,重点围绕新课标中对于“阅读”的变化谈了自己的理解。她指出新版课标中的“总目标”,将“阅读”这一方面的目标修改成“阅读与鉴赏”,在原有的“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”的基础上,新增了要“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。尤其是新增内容“课程内容”这一部分,更是对“阅读”这一方面有了更深度和广度的要求。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,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,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及整本书阅读等。
对此,如何通过有效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实效,真正的“从一篇到一本”,她给出以下分享:
1.抓住“快乐读书吧”,例如六下教材中,第二单元“快乐读书吧”,主题是“漫步世界名著花园”。以教材中的“快乐读书吧”为“点”,抓住这个“点”,让它变成“线”,最后让它立体化,让课外阅读课程化。
2.抓住教材中的名家名篇、小说节选、涉及的名人等这些可以阅读的“点”进行课外阅读。比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《匆匆》之后,学生可以课后继续阅读朱自清的散文集;《文言文二则》中的“学弈”选自《孟子》,也可以进行课外拓展阅读。
3.探究方法有效阅读。一是“下水读”,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实施前,教师提前通读整本书,读透整本书,掌握整本书的内容、主旨、人物形象、故事情节等要素,并围绕这本书,潜心研读其他与之相关的资料,多角度了解相关研究者对这本书的评议、鉴赏等。二是“分享读”,老师给学生搭建分享的平台,根据阅读书目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“分享读”。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是外国名著阅读单元,涉及《鲁滨逊漂流记》《骑鹅旅行记》《汤姆索亚历险记》三本名著,可以设计以下活动,如课上让学生进行精彩片段朗读,课后绘制思维导图、阅读过程中做读书批注、写读书笔记,阅读后制作读书小报或书签、撰写读后感等,同时也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
最后她说,阅读与孩子的成长相辅相成,阅读也与教师的教学并行不悖。作为年轻教师,还需要多方面的学习,帮助学生实现从一篇到一本书阅读的跨越。
培养核心素养,丰富精神世界
蔡慧钰老师则重点谈了对新课标中所提到的核心素养的理解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,文化自信,语言运用,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,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。
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,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。通过语文学习,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热爱中华文化,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革命文化,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,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,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,有利于增强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信念。
而语言运用是四个方面当中的核心内容。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,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,初步具有良好语感,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,形成个体语言经验,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,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,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,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情感。熟练掌握语言运用,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。
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、想象、分析、比较、归纳、判断等认知表现,主要包括直觉思维、形象思维、逻辑思维、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。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、灵活性、深刻性、独创性、批判性,有好奇心、求知欲、崇尚真知,勇于探索创新,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。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,对于学生学习、自我提升都有重要意义。
最后一个方面是审美创造。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、理解、欣赏、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,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,具有初步的感受美、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,创造美的能力;涵养高雅情绪,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。具备完善的审美创造能力,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通过这次针对新课标的线上研讨分享会,各位老师都受益匪浅。新课标、新理念,对于教师提出新要求。相信星港学校的老师们定会继续深入学习,在“双减”背景下,将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,努力成为一名符合新课标的“新”老师。
撰稿:李玉梅
审核:沈晓勤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